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水资源对人口、城市和产业发展、农业生产的刚性约束日益加强,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是落实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管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,水安全在国家整体安全中的位置更加凸显。 农业是用水大户,也是节水潜力。 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绿色发展、生态环境成本,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、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,那么,下面一起了解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吧!
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方法:
(一)广泛宣传动员,形成良好氛围。利用会议、电台、宣传车等形式,广泛宣传节水改造的优势和水户协会建设的重要意义, 水价综合改革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事关民生水利,事关群众切身利益。 在全省率先举办项目培训班,市、乡、村、农户统一各级思想认识,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为项目建设“人人支持
(二)加强组织领导,严格督促时间表。 一是成立组织。 各有关单位分工负责,齐抓共管,上岗。 水务局成立施工指挥部,主要领导和技术人员盯一线,市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为组长、水务、财政、物价、民政、农业及所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,超前指挥。 二是严格奖惩。 将有关单位项目建设情况纳入全年工作考核内容,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。 三是加强监督。 工程进度按日汇总,七日通报,十日安排,召开现场观摩、协调会,表彰先进,促进落后,加快工程进度,并对施工队伍严格按进度安排预算,给予提前完成奖励、工期延误处罚。
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的效果
农民用水自治,自主管理; 建设政府投入、民事务援助; 水价高,长时间运行。 受益区干部群众深刻感受到工程实施给当地带来的变化,水价综合改革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实施,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,全方面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。
一是节水效果明显。 项目实施前, 水量分配不合理,“上游涝、下游旱”频繁发生,水资源浪费严重,由于农田工程不配套,跑、出、滴、漏现象在灌区非常普遍,大水漫灌现象也很明显。
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增强。 项目实施使灌区灌溉面积大幅提高,低产田稳产、高产田,田间配套完善,渠道畅通,以前的灌溉保证率只有70%,渠系、沟道多年运行淤积严重,干旱不能灌溉,积水不能排放。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70%提高到90%,灌溉及时,用水科学使农业丰产丰收三是管理成本大幅降低。 实行协会管理后,所有会员统一轮流往田里浇水,灌溉秩序良好。
四、工程运行良好。 试行水价改革后,首先从根本上消除行政指令性供水、供给脱节、供不应求的弊端; 其次,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,同时完善了水费使用管理办法,通过计量收费,增强了农民节水意识,避免了大水漫灌浪费水的现象,确保了工程维护运营经费,实现了工程的良性运营。
五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大。 以前灌溉周期长,用水保证率低,枯水期经常发生抢水抢水现象,末路改造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农业灌溉问题,也为构建和谐社会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,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进一步整治土地,涵养水源,提高土壤肥力。
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建设效果明显,终端水价测算成本较高; 协会管理者的素质、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项目区的先进性和优越的水利条件,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,主要是由于基层财政投入不足,管理单位经费困难,造成了不在项目区周边的群众不平衡, 因此,应该为扩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而投入。
以上介绍的就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探讨与实践,如需了解更多,可随时联系j9com!
|